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数据 > 内容

2017年安徽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全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决策部署,实施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孕产妇死亡率2017年为16.42/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6/10万,婴儿死亡率为4.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7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24484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医院109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26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68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53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5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15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316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360个,民营医院735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68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3个),二级医院346个,一级医院428个,未定级医院253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644个,100-199张医院167个,200-499张医院140个,500-799张医院6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82个,乡镇卫生院1367个,诊所和医务室3739个,村卫生室15331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不含村卫生室)186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6个、县(区、县级市)级103个。卫生监督机构11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6个、县(区、县级市)级96个。

 

表1  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

2016

2017

2016

2017

总计

24388

24484

282250

305554

医院

1042

1095

216748

233241

  公立医院

367

360

160752

167912

  民营医院

675

735

55996

65329

  医院中:三级医院

66

68

76390

79927

          二级医院

317

346

102367

113182

          一级医院

414

428

22679

2321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2271

22626

58616

6480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908

1882

7129

7978

        #政府办

503

477

4250

4863

    乡镇卫生院

1371

1367

51316

56560

        #政府办

1370

1366

51275

56519

    村卫生室

15276

15331

—

—

    诊所(医务室)

3468

3739

—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983

668

6216

6837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1

121

—

—

   卫生监督机构

112

113

—

—

   妇幼保健机构

120

118

3787

4026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47

48

2399

2781

其他机构

92

95

670

670

                 注:#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                                                                                                        

(二)床位数。2017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0.6万张,其中:医院23.3万张(占76.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万张(占21.2%)。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2.0%,民营医院床位占28.0%。

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2.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1.7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4.56张增加到2017年4.89张。

 

(三)卫生人员总数。2017年末,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40.8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增长4.4%)。   

  2017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31.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1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5万人,管理人员1.5万人,工勤技能人员2.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1万人,注册护士13.8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7万人(增长5.7%)。(见表2)   

2017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24.8万人(占60.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5万人(占33.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万人(占5.3%)。(见表3)  

2017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26.9%,大专占43.8%,中专及中技占28.4%,高中及以下占0.8%;技术职务(聘) 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4.6%、中级(主治及主管)占18.8%、初级(师、士级)占67.8%、待聘占8.7%。   

2017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9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21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67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3.43人。

 

表2   全省卫生人员数

 

2016

2017

卫生人员总数(万人)

39.0

40.8

卫生技术人员

29.7

31.4

    #执业(助理)医师

11.4

12.1

      #执业医师

9.1

9.8

      注册护士

12.8

13.8

      药师(士)

1.4

1.5

      技师(士)

1.7

1.8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4.3

4.1

其他技术人员

1.4

1.5

管理人员

1.4

1.5

工勤技能人员

2.2

2.3

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医师(人)

1.84

1.93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人)

1.40

1.67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2.07

2.21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人)

3.63

3.43

 

 

表3 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

 

人员数

卫生技术人员

2016

2017

2016

2017

总计

39.0

40.8

29.7

31.4

医院

23.2

24.8

19.7

21.0

     公立医院

17.4

17.4

15.0

15.0

     民营医院

5.8

5.8

4.7

4.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3.3

13.5

8.1

8.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9

1.9

1.7

1.7

      乡镇卫生院

5.1

5.2

4.4

4.6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2.2

2.1

1.8

1.8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5

0.5

0.4

0.5

    卫生监督机构

0.2

0.2

0.2

0.2

其他机构

0.3

0.3

0.1

0.2

 

(四)卫生总费用。2016年全省卫生总费用达1643.3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33.5%,社会卫生支出占36.4%,个人卫生支出占30.1%。人均卫生费用265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7%。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含村卫生室)达28182.0万人次,与上年增加1073.2万人次(增长4.0%)。2017年全省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4.5次。

2017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10863.4万人次(占3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659.2万人次(占59.1%),其他医疗机构659.4万人次(占2.3%)。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035.6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449.0万人次(见表4)。   

2017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8684.2万人次(占医院总数的79.9%),民营医院2179.3万人次(占医院总数的20.1%)。(见表4)   

2017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达7632.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19.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27.1%,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

     表4   全省医疗服务工作量

 

诊疗人次数(万人次)

入院人数(万人)

2016

2017

2016

2017

总计

27108.8

28182.0

897.1

992.9

医院

9827.8

10863.4

707.6

787.8

   公立医院

7996.0

8684.2

557.9

608.2

   民营医院

1831.8

2179.3

149.7

179.6

  医院中:三级医院

4229.52

4670.65

257.5

284.2

          二级医院

4365.99

4856.54

359.1

404.2

          一级医院

752.25

811.18

53.4

57.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6210.2

16659.2

170.8

186.2

其他机构

1070.8

659.4

18.7

19.0

 

 

 

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992.9万人,比上年增加95.9万人(增长10.7%),年住院率为15.9%。   

2017年入院人数中,医院787.8万人(占79.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6.2万人(占18.7%),其他机构19.0万人(占1.9%)。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80.2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15.4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0.3万人。   

2017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608.2万人(占医院总数的77.2%),民营医院17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22.8%)。(见表4)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7年,全省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6.2人次和住院2.7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6.6人次和住院2.9床日。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见表5)

表5 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2016

2017

2016

2016

医院

6.1

6.2

2.7

2.7

   公立医院

6.5

6.6

2.8

2.9

   民营医院

4.8

5.0

2.2

2.2

   医院中:三级医院

6.5

6.7

2.8

2.8

           二级医院

6.0

6.1

2.8

2.9

           一级医院

5.2

5.5

2.0

2.0

 

(三)病床使用。2017年,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86.3%,其中:公立医院93.3%。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上升2.7个百分点)。2017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7日(其中:公立医院9.0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下降0.1天。(见表6)

 

表6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2016

2017

2016

2017

医院

84.6

86.3

8.8

8.7

   公立医院

90.6

93.3

9.0

9.0

   民营医院

66.1

66.9

7.9

7.5

  医院中:三级医院

96.5

99.2

10.1

10.0

          二级医院

84.0

86.1

8.2

8.1

          一级医院

55.9

56.5

7.6

6.9

 

(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17年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中, 30.0%开展了预约诊疗,88.2%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38.4%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76.0%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87.8%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五)血液保障。2017年,全省共有485545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同期增加0.94%,无偿献血量795200个单位,比上年增加0.92%,其中机采血小板33199个治疗量,比上年增加3.15%。供应临床血液737956单位,血浆615339单位。全省采集原料血浆27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13%。

三、基层卫生服务

(一)农村卫生。2017年底,全省61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37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6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3所、县级卫生监督所62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7.9万人。   

2017年底,全省1240个乡镇共设1367个乡镇卫生院,床位5.7万张,卫生人员5.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4个,床位增加0.5万张,人员增加0.1万人。2017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16年1.73张增加到2017年1.94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70人增加到1.80人。(见表7)

 

表7  全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

 

2016

2017

 

乡镇数(个)

1242

1240

 

乡镇卫生院数(个)

1371

1367

 

床位数(万张)

5.1

5.7

 

卫生人员数(万人)

5.1

5.2

 

  #卫生技术人员

4.4

4.6

 

    #执业(助理)医师

2.1

2.2

 

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张)

1.73

1.94

 

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人)

1.70

1.80

 

诊疗人次(万人次)

4576.0

5247.8

 

入院人数(万人)

158.0

172.1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8.8

9.7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1.4

1.5

 

病床使用率(%)

60.6

61.2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6.6

6.2

 

                          注: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安徽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7年底,全省共有15331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508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610人、注册护士1335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869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3.3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增加55个,人员总数减少2221人。(见表8)

表8  全省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2016

2017

行政村数(个)

14586

…...

村卫生室数(个)

15276

15331

人员总数(人)

53035

50814

   执业(助理)医师数

8433

8610

   注册护士数

1237

1335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43365

40869

     #乡村医生

40470

38000

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数(人)

3.5

3.3

                         注:2017年行政村数据不详。                                                                                                     

                                         

2017年,全省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3517.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94.3万人次;入院人数292.7万人,比上年增加24.3万人;病床使用率90.8%,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2017年,全省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达5247.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71.8万人次;入院人数172.1万人,比上年增加14.1万人。2017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7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61.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2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上升,病床使用率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减少0.4日。   

2017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7596.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85.7万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4955人次。   

(二)社区卫生。2017年底,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8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82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少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11459人,平均每个中心29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7948人,平均每站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918人,增长4.9%。

 

表9  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2016

2017

街道数(个)

246

24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个)

404

400

床位数(张)

7129

7978

  卫生人员数(人)

10785

11459

    #卫生技术人员数

9467

10056

      #执业(助理)医师

3938

4128

  诊疗人次(万人次)

1061.9

1276.7

  入院人数(万人)

12.6

13.6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11.0

12.6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0.7

0.8

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个)

1504

1482

  卫生人员数

7948

8182

      #卫生技术人员

7144

7407

         #执业助理医师

3304

3444

诊疗人次(万人次)

1075.1

1107.7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13.3

12.8

 

 

2017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1276.7万人次,入院人数13.6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3.2万人次,年入院量339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2.6人次和住院0.8床日。2017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107.7万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7474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2.8人次。(见表9) 

四、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7年末,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12个,比上年增加156个。其中:中医类医院131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781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12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144个。(见表10)

表10  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和床位数

 

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

2016

2017

2016

2017

总计

756

912

35609

40458

中医类医院

119

131

31502

34950

  中医医院

99

107

28802

32263

  中西医结合医院

20

24

2250

2687

中医类门诊部

40

50

- 

- 

  中医门诊部

21

25

- 

-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19

25

- 

- 

中医类诊所

597

731

- 

- 

中医诊所

506

622

- 

- 

中西医结合诊所

91

109

- 

- 

其他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科室

- 

- 

4557

5498

2017年末,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458张,其中:中医类医院34950张(占86.4%)。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4849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3448张。  


2017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4.1%,社区卫生服务站占75.0%,乡镇卫生院占97.1%,村卫生室占59.3%。(见表11)

 

表11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

 

2016

201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3.5

94.1

社区卫生服务站

71.5

75.0

乡镇卫生院

96.3

97.1

村卫生室

56.4

59.3


2017年末,全省中医药人员总数达17352人,比上年增加1264人(增长7.86%)。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3748人,中药师(士)3083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见表12)

 

表12  全省中医药人员数

 

2016

2017

中医药人员总数(人)

16088

17352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12531

13748

  见习中医师

501

521

  中药师(士)

3056

3083

中医药人员占同类人员总数的%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11.0

11.4

  见习中医师

7.5

9.4

  中药师(士)

22.01

21.3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7年,全省中医类诊疗人次达2436.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83.6万人次(增长13.2%)。其中:中医类医院1712.0万人次(占70.3%),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62.2万人次(占10.8%),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461.8万人次(占19.0%)。

2017年,全省中医类出院人数1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8.9万人(增长16.3%)。其中:中医类医院119.3万人(占88.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15.8万人(占11.7%)。 (见表13)

 表13   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诊疗人次(万人次)

出院人数(万人)

2016

2017

2016

2017

中医类总计

2152.4

2436.0

116.3

135.2

中医类医院

1557.8

1712.0

104.0

119.3

  中医医院

1475.5

1611.5

98.4

112.2

  中西医结合医院

82.3

100.5

5.6

7.1

中医类门诊部

20.3

30.4

- 

- 

中医类诊所

181.4

231.8

- 

- 

其他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科室

392.9 

461.8 

12.3

15.8

中医类服务量占医疗服务量的%

7.9

8.6

13.0

13.7

 

五、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7年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225.9元,按当年价格上涨4.5%;医院人均住院费用6994.9元,按当年价格上涨0.9%。 日均住院费用804.9元,按当年价格上涨2.2%。(见表14)

2017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94.1元)占41.7%,比上年(42.8%)下降1.1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042.6元)占29.2%,比上年(32.3%)下降3.1个百分点。

2017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按当年价格次均门诊费用上涨3.4%,人均住院费用按当年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年有所下降。(见表14)

 

表14    医院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医院

 

 

 

 

 

 

 

公立医院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次均门诊费用(元)

216.2

225.9

221.8

232.7

260.9

269.9

190.4

201.9

 #药费

92.5

94.1

98.2

100.9

118.7

118.9

80.5

84.7

 药占比(%)

42.8

41.7

44.3

43.4

45.5

44.1

42.3

41.9

人均住院费用(元)

6935.6

6994.9

7535.0

7564.4

11141.2

11195.9

5004.2

4986.5

 #药费

2236.8

2042.6

2420.9

2209.0

3659.8

3445.2

1552.9

1331.4

 药占比(%)

32.3

29.2

32.1

29.2

32.8

30.8

31.0

26.7

日均住院费用(元)

787.3

804.9

833.3

833.3

1105.6

1116.0

614.9

607.5

 #药费

253.9

235.0

267.7

267.7

363.2

343.4

190.8

162.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64.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9%;人均住院费用2886.7元。(见表15)   

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33.4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54.8%,比上年(54.3%)上升0.5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961.6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33.3%,比上年(40.1%)下降6.8个百分点。

 

表1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2016

2017

2016

2017

次均门诊费用(元)

62.1

64.5

62.9

65.0

 #药费

33.7

33.4

31.6

32.5

  药占比(%)

54.3

54.8

50.2

50.0

人均住院费用(元)

2168.5

2886.7

1501.9

1531.0

 #药费

869.0

961.6

666.8

634.0

  药占比(%)

40.1

33.3

44.4

41.4

日均住院费用(元)

294.7

386.1

227.2

245.3

 #药费

118.1

128.6

100.9

101.6

 

2017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65.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3%;人均住院费用1531.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9%。日均住院费用245.3元。   

2017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32.5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50.0%,比上年(50.2%)下降0.2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634.0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41.4%,比上年(44.4%)下降3.0个百分点。

六、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7年,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38600例,死亡44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肝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2%。(见表16)  

2017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3.7/10万,死亡率为0.7/10万。

表16  全省2017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发病率

死亡率

(1/100000)

(1/100000)

总计

138600

445

223.7089

0.7183

鼠疫

0

0

0

0

霍乱

3

0

0.0048

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0

0

艾滋病

1149

267

1.8546

0.431

病毒性肝炎

63604

9

102.6608

0.0145

 甲型肝炎

458

0

0.7392

0

 乙型肝炎

51432

6

83.0144

0.0097

 丙型肝炎

7546

2

12.1797

0.0032

  丁型肝炎

23

0

0.0371

0

 戊型肝炎

1623

1

2.6196

0.0016

 未分型肝炎

2522

0

4.0707

0

脊髓灰质炎

0

0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0

0

0

0

麻疹

267

2

0.431

0.0032

流行性出血热

273

2

0.4406

0.0032

狂犬病

39

38

0.0629

0.0613

流行性乙型脑炎

17

2

0.0274

0.0032

登革热

17

0

0.0274

0

炭疽

0

0

0

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6360

0

10.2654

0

肺结核

34561

100

55.7836

0.1614

伤寒和副伤寒

303

0

0.4891

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0

0

0

0

百日咳

67

0

0.1081

0

白喉

0

0

0

0

新生儿破伤风

2

0

0.0023

0

猩红热

1234

0

1.9918

0

布鲁氏菌病

146

0

0.2357

0

淋病

4427

0

7.1455

0

梅毒

25963

2

41.9059

0.0032

钩端螺旋体病

10

0

0.0161

0

血吸虫病

15

0

0.0242

0

疟疾

99

0

0.1598

0

人感染H7N9禽流感

44

23

0.071

0.0371

 

2017年,全省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28617例,死亡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96%。报告有死亡数的病种为手足口病。(见表17) 

2017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69.0/10万,死亡率为0.0065/10万。

 

表17   全省2017年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发病率

死亡率

(1/100000)

(1/100000)

合计

228617

4

369.0019

0.0065

流行性感冒

19572

0

31.5904

0

流行性腮腺炎

9003

0

14.5314

0

风疹

40

0

0.0646

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115

0

5.0278

0

麻风病

3

0

0.0048

0

斑疹伤寒

38

0

0.0613

0

黑热病

1

0

0.0016

0

包虫病

6

0

0.0097

0

丝虫病

0

0

0

0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114103

0

184.1693

0

手足口病

82736

4

133.5410

0.0065

   

(二)血吸虫病防治。2017年底,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50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10个、13个和27个;年底现有病人6398人,比上年减少382人。

(三)地方病防治。2017年底,全省碘缺乏危害县数104个,消除县104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25个,病区村数1726个,控制县为8个,氟斑牙病人696886人,氟骨症病人6907人。

(四)职业病报告情况。2017年,全省共报告各类职业病238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9例 ,其中职业尘肺病19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例;职业性化学中毒11例,其中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为4例和11例;职业性传染病5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3例。

七、妇幼卫生  

(一)妇幼保健。2017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2.07%,产后访视率90.03 %。2017年住院分娩率为99.99%(市99.98%,县99.99%),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2017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6.2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4.57%。(见表18)

 

       表18  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情况

 

2016

2017

产前检查率(%)

94.11

92.07

产后访视率(%)

91.99

90.03

住院分娩率(%)

99.98

99.99

   市

99.98

99.98

   县

99.98

99.99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7.39

86.23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87.23

84.57

 

 

(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6‰,其中:城市3.55‰, 农村5.73‰;婴儿死亡率4.09‰,其中:城市3.10‰, 农村4.19‰。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9)   

(三)孕产妇死亡率。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42/10万,城市15.32/10万,农村17.02/10万。城市孕产妇前五位死因构成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心脏病、产褥期抑郁症。农村孕产妇前五位主要死因构成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静脉血形成及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见表19)

 

    表19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3.31

16.42

10.24

15.32

15.04

17.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21

5.46

4.60

3.55

6.57

5.73

婴儿死亡率(‰)

4.50

4.09

3.65

3.10

4.64

4.19

新生儿死亡率(‰)

2.93

2.66

2.49

2.47

2.97

2.67

 

 

(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2017年全省共为73.6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105.4%,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八、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一)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2017年全省共监测18类食品4549份样品(计划任务数为4276份),监测项目176项,获监测数据32890个。其中食品中化学性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样品总合格率95.2%;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样品总检出率3.4%。
2017年全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7起,其中15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计中毒人数2021人,死亡2人。全省227家哨点医院全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78105例,可疑食品填报率达99.2%。17家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监测,全年共检测标本2827份,阳性率25.6%。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7年,全省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监督户次数为50215户次,卫生监测项数为60609项,合格率98.99%。依法查处案件818件。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7年,全省饮用水卫生监督户次数为4357户次,卫生监测件数2665件,合格率94.82%。依法查处案件218件。

(四)传染病防治和消毒产品卫生监督。2017年,传染病防治和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户次数为27792户次,卫生监测件数为3736件,合格率94.57%。依法查处案件724件。

(五)学校卫生监督。2017年,学学校卫生监督户次数为13481户次,依法查处案件31件。

(六)职业病防治机构和放射诊疗卫生监督。2017年,职业卫生监督户次数为288户次,依法查处案件4件;放射卫生监督户次数为3073户次,依法查处案件86件。

(七)医疗卫生监督。2017年,医疗卫生监督户次数为28328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511件。

九、计划生育

(一)出生人口情况

2017年,全省共出生98.4万人,比2016年增加9.1%。其中:一孩39.4万人(占40.0%)二孩52.6万人(占53.4%)。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

2017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79。全省一孩出生性别比为比为105.50,二、多孩出生性别比为112.75。

注解: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2)公立医院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3)民营医院指除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医院,包括私营、联营、股份合作(有限)、台港澳合资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等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政府办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及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13)计划生育内的2016年、2017年均指计生统计年度(2016年:2015年10月-2016年9月;2016年:2016年10月-2017年9月)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5701号-3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益民街20号 电话:0551-62242803 传真:0551-62242383 邮编: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