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一附院智慧医院建设 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以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和有效应用,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医院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一、夯实基础建设,迈出智慧医院体系“最先一公里”
聚焦“高质量”,完善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体系,以评审促进建设、以建设提升发展、以发展优化服务,2017年被授予“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2018年被授予“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医院”,是安徽省内最早同时获评两项国家级标准高级别评测的医疗机构。深入落实两院区“信息一体化”,仅用5个月,完成两个独立院区基础数据一套、基础业务一致、院区协同连贯的一体化建设。建章立制,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制度体系,支撑规划体系有效落实,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融合协同应用,筑牢医疗质量安全“中间一公里”
按照“全、专、精、细”的原则,建立健全临床医疗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提高临床诊疗安全和质量。基于完善的临床业务系统和沉淀临床数据,建设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疾病诊疗提供决策支持,辅助优化诊疗方案。构建了覆盖医院、医生、药师、患者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药学服务平台,落实处方前置审核,建设抗菌药物全过程监控和合理用药全流程服务流程,全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系统,搭建患者用药管理系统,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个性化的药学服务。完成DRG管理系统建设,并将CMI值等指标应用在考核和医疗服务能力评价上,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初步形成合理控费与医疗质量双轨并重的医院运营管理机制,完善病案首页填写质控,强化提升了病历质量。建设并应用单病种质控上报系统,全程监控医疗行为并对偏离临床规范的质量缺陷进行事中提醒,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干预,并实现数据自动抓取与上报,满足医院病种上报需求。初步构建了全院级大数据平台框架,为医疗质量控制、诊疗行为规范、合理用药评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等提供大数据支持。完成了重症大数据专科平台、慢阻肺大数据专科平台、肺功能大数据专科平台建设,为专科科研和医疗水平提升提供了大数据保障。
三、创新服务理念,探索优化患者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优化诊疗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一站式”结算方式,逐步推动电子健康卡、院内就诊卡等“多卡合一”建设。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全面落实预住院管理模式,减少患者住院等待时间,有效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连续两年平均住院日降低超过11%。深化统一检查预约平台和应用建设,丰富了统一预约中心、自助机、掌上医院等检查预约方式,结合短信温馨提醒功能,避免患者错失检查,减少检查预约等待时间,与传统方式相比,平均预约率超过94%,平均预约等候时间下降36%。实现病区患者床边结算功能,患者在病区可以实现出院结算、医保兑付和发票打印。完成了病案复印线上预约邮寄功能,推进了体检预约功能应用,线上预约占比逐年增高,进一步优化患者服务,提升便民惠民服务。
通过不断深化基础建设、完善协同应用,聚焦高质量智慧内核,促进新技术与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深度融合,筑牢智慧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安医大一附院特色智慧医院体系。